close

  9月18日,蘇格蘭獨立公投將正式舉行。根據1998年通過的《蘇格蘭法案》,只要40%的蘇格蘭適齡選民投票贊成,蘇格蘭就可以結束自1707年5月1日以來的非獨立地位,重新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。
  自2012年10月15日,英國首相卡梅倫和蘇格蘭首席部長薩蒙德達成公投協議至今,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,支持統一的民調指數最多領先達26%(2014年2月25日,IpsosMORI/STV民調,支持獨立29%,反對55%)。直至8月初,民調仍普遍顯示,不支持獨立的比率領先約10個百分點。但9月初形勢驟變,最新民調(9月5日,YouGov/The Sunday Times民調)顯示,支持獨立的比率已高達47%,而反對比率僅剩45%,前者首次反超兩個百分點。儘管同期另一些民調顯示反對比率仍微微領先,但支持比率均超過40%的“生死線”,這本身已是極危險的信號。
  當然,即便如此仍很難說“獨派”是贏家。許多調查顯示,蘇格蘭人年齡越大,反對獨立的比率越高。而在英倫三島,中老年人從來都是各類選舉、投票最熱心的參與者,年輕人則越來越憎惡、疏遠政治活動。隨著“聯合王國”分裂的風險大增,“統派”出於危機感、使命感踴躍投票的可能性並非不存在。當年魁北克獨立公投,統派正是在這種“危機情結”驅使下翻盤險勝的。
  不僅如此,蘇格蘭一旦獨立,將面臨一系列嚴峻的問題,如很可能被摒棄於北約、歐盟之外,既不能使用英鎊也不能使用歐元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歐洲孤兒”,屆時400萬手足無措的蘇格蘭選民將不得不在極其促迫的條件下,對一系列從國體、政體直到防務政策、經濟政策在內的大政方針作出決斷,恐怕即便是鐵桿“獨派”,手握如此“勝算”,一時半會也是笑不出聲的。
  當然,喪失了蘇格蘭將令英國損失國土面積的1/3,人口的1/10,好面子的英國人還將失去從國旗上的藍底白十字,以及北海油氣、北大西洋漁權、北方軍事基地等實利。
  很顯然,“獨派”、“統派”,以及英格蘭的各黨各派,在這次令人糾結的公投中都很難成為大贏家,目前也很難說誰將是“慘勝”的獲得者,但“慘敗”的輸家已經有了,這就是卡梅倫的保守黨。
  許多民調都顯示,自2007年蘇格蘭民族黨首次在蘇格蘭地區執政,尤其2011年該黨成為單獨執政黨後,蘇格蘭支持獨立的情緒和民調比率在緩慢上升。連卡梅倫本人都曾指出,時間拖越久對“獨派”越有利,但他在2012年10月仍然同意了薩蒙德關於“2014年下半年公投”的意見,甚至最終敲定的時間比後者希望的6月24日還晚。當時保守黨和卡梅倫自以為得計,因為這樣可避開著名的班諾克本戰役700周年紀念日,避免蘇格蘭民族情緒影響公投結果,卻忽視了這關鍵的3個月可能帶來的民意微妙變化。要知道40%的門檻本來就偏低,統獨所爭,也不過那區區一兩個百分點而已。
  不僅如此,公投日期敲定後,保守黨政府又不斷祭起高壓手段,用諸如“不獨立也不能增加自治權”、“選擇獨立就意味著喪失一切英國和歐盟利益”等強硬措辭、手段,試圖威逼猶豫不決的蘇格蘭中立選民投票支持統一。而同期蘇格蘭民族黨等“獨派”卻打出溫和正面的“進步”牌,緩慢但有效地消除了部分蘇格蘭選民對獨立選項的恐懼和不安。此消彼長,令“蘇獨”的前景在公投前夕驟然增大。而卡梅倫此前更強推通過一旦選票相持不下不能再投票一次的決議,這意味著哪怕投票結果僅比40%門檻多一點點,“獨派”也會獲勝,而即便“統派”險勝,危機也依然不會解除。
  保守黨註定是最大的輸家。不論公投結果是慘勝或慘敗,卡梅倫要麼成為如任上導致美國獨立的諾斯爵士那樣,以“喪師失地”而“名垂青史”的首相,要麼將為應對沒完沒了的“蘇格蘭公投善後”而奔走不遑。(陶短房)  (原標題:蘇格蘭獨立公投:輸家已經有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l64rlfx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